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寿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入开展“千百十”实践活动为载体,紧扣“三个聚焦”,实施十项惠民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智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以“查问题、听想法,问需求、议措施,做承诺、办实事,解困难、暖民心”为主题,深入开展“千百十”实践活动,全县千余名干部深入个行政村(社区),百余家企业、中小学等,收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件,征集教育、医疗、住房等十大民生领域惠民项目件,建立台账,逐项推进,目前已完成惠民项目个,办理实事件。实施银西高铁站前广场、火车站大街、新永路等项目,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投资1.6亿元,实施全国跨径最大、建设规模最大的县乡道路桥梁工程马坊沟大桥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家、市县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累计开发公益岗位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投资3.5亿元建设永寿县第二初中,一期已建成,二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新增学位个,有效缓解城区初中学位紧张压力,我县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扎实推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医院、中医医院标准,成立了两个医共体,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基本建立。新建农村幸福院76个,县福寿老年公寓项目基本建成,建立特困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三个一”机制,探索出防返贫动态监测入户排查“八步”工作法。组织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包村抓点安排,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帮助群众开展抢收抢种。深入推进平安永寿建设,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将安全生产纠纷、工伤事故赔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范围,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起,为受害群众追回现金60余万元,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件,化解件,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聚焦“便民利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坚持以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为方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点餐式”服务更贴心。利用“互联网+”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出“永快办、寿好评”政务服务品牌,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绿色通道”,实现政务服务“7×24”不打烊。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实现了审批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的转变。二是“代办式”服务更暖心。依托镇、村便民服务站(室)组建“党员+窗口”便民服务队,推行“十个一”服务标准,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各类事项代办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让党员干部“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同时,设立“办不成事”咨询窗口,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三是“保姆式”服务更舒心。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走访和联络员驻企服务制度,下大气力破解土地、融资等“卡脖子”问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惠企优商各项政策,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服务标准。成立“企业工作服务队”,当好服务发展“勤务员”、服务企业“店小二”,切实用干部服务热情点燃企业家创新激情。
聚焦“增量提质”,推动经济高点开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狠抓项目促带动。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项目清单化、台账化管理,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全县96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9.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6.18%;1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33亿元,占市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的.05%,排名全市第1。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万元,解决秦航、麦克斯等企业技改难题5项,成功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1项。二是决胜全年保预期。开展“增量提质、决胜全年”活动,出台“增量提质保预期18条措施”,以“四个一”纾困帮扶推进减产企业提高产能,北新建材、绿产等企业满负荷生产,银泰钢构正式投产,鲁泰防水、康鹏医用卫材试生产。三是做强农业提质效。按照“做优果药粮、壮大黑白黄、融好一二三”的思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果园亩,种植中药材3.5万亩,创建绿色高效“吨粮田”亩,落实高产高效“万元果”5.1万亩,累计建成设施大棚个。
下一步,永寿县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全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惠民便民实事取得实效,使生活在永寿大地上的每一位老百姓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作者:陈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