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分布及地理概况:环县车道镇党氏分布于环县车道镇杨掌村、万安村,常驻人口约40多户余人。车道乡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西部,元代这里有一条畅通东西的车马大道,故名车道。该镇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人,面积平方千米。该乡属半农半牧区,地形以丘陵沟壑区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冬小麦、糜子、荞麦、玉米、燕麦为主,经济作物有葵花、胡麻、豆类、薯类、药材等。车道乡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煤炭资源已经勘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逐待开发。车道镇党氏家族居住地二、字辈概况:环县车道镇党氏是在清朝道光年间(约年)从环县合道镇路坪柳树梁党家沟迁居而来,环县合道镇路坪柳树梁党家沟党氏来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目前环县车道镇党氏字辈依次为“永、怀、学、生、志(建)、发、峰(振)、明”。由于“文革”时期家谱、祠堂损毁,大量家族资料遗失,“永”字辈以上人员情况尚需考证,为便于寻根问祖,现特将“永、怀、学”字辈详细简述如下:(一)“永”字辈:永福、永禄、永寿、永文、永新、XX(不详)、永贞、XX(不详)。(二)“怀”字辈:怀远、怀根、怀玉、怀平、怀让、怀论、怀恩。(三)“学”字辈:学仁、学章、学仕、学贤、学智、学孝、学成、学义、学俭、学吉、学礼、学祥。笔者老家院落三、氏族发展概述:环县车道镇党氏一族在年前后从环县合道镇路坪柳树梁党家沟迁居而来,家族情况原来具有很丰富的资料记载,由于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导致大量文献资料损毁已尽,之后在没有组织续写、考证,致使“永”字辈以上人员资料暂时无从考查,现在最老祖坟在环县合道镇路坪柳树梁党家沟,所以这里的情况是考证本党氏家族来源的关键环节,笔者准备工作闲暇之余组织几名族人进行实地考察,目前在没有考证清楚之前,只能把自己所知晓的可靠资料简要予以叙述。作者爷爷本家族从环县合道镇路坪柳树梁党家沟是先后分批迁居而来,留在原生活地的人员应是少部分,本家族在“永、怀、学、生”字辈以上处于发展较为兴旺时期,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家族团结,尊崇“仁义礼智信”,注重文化发展,其中在“学”字这一辈中举一人,颇有前途,但因外出返家饥渴冷饮,暴病而亡,年仅18岁,令人遗憾。后随着社会动荡与剧变,家族发展中遭遇诸多不幸,跌宕起伏,逐渐中落。总体上讲这既有社会剧变大环境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有失去家族文化传承等内在动因。从社会历史角度看,本家族近现代以来失去了两次历史机遇:一是清末民国以来,家族中没有人员能够抓住社会变革的历史机遇,主动参与到变革中;二是建国后家族大部分人员始终抱着传统观念在新社会中前行,没有注重文化教育,缺乏新社会发展视角,好多人都有进入国家体制内工作的机会,最终由于思想守旧、社会视野狭窄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由此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整合和经济快速发展,发展逐渐落伍。欣慰的是近年来,本家族大部分人已经反思并认识到这些问题,情况有所转变。车道党氏所村村口四、续言在写这篇家族简介之前,我曾十分乐观地告诉家亲党培栋长辈,自己能够写出较为详实的车道镇党氏家族简介,但事实是我太过于乐观,最终只能以寥寥字句解说。首先我工作繁忙,年纪尚轻,水平有限,加之没有认真考证;其次家族资料缺失严重,记事老人已相继去世,活资料也缺失;三是调查考证内在困难诸多。为此这算是我代为本党氏家族向全国党氏宗族报个到,待再进一步考证好后做详实汇报。宗族寻根问族、文化传承与交流,靠的是宗族的整体力量才能做好。最近家亲培栋已多次发文疾呼家族团结,齐心协力做好家族文化传承、寻根问祖,并以组织联谊会、宗亲会和促进会为平台,努力促进各地党氏宗亲精诚团结、交流信息,成绩显著。对此我十分赞赏家亲党培栋等长辈们的不懈努力,他们不带任何个人私利去搭建宗族平台,我们必须予以支持,也必须认清和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与意义。人人都盼望子孙成才,但孰知人的成才重点在哪里,重点就在于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坚持,学校教育只是很小一部分。家族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是口头意义上的文化知识,重要体现在“仁、义、礼、智、信”上,这几方面由不同姓氏的宗族发展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家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最后汇成了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良好的家族文化的家庭或家族是培养不出人才的,这也就是人常说的“家庭文化熏陶”。通常人们也常这样说“你看人家多孝敬老人,子孙肯定会好”,这有什么原理?孝敬老人感动了上帝,上帝眷顾了子孙?肯定不是,原理在于人家能讲孝道,能讲孝道的家庭,说明这个家庭人员在为人处世,自身素养方面是良好的,这样的家庭走出的人在学习中立意高,眼界宽,思维广阔,在社会上做事容易被人所接受,其成功的概率将会大为提高。这里讲的“孝道”就是家族文化的一种传承,试想一个家庭没有或缺乏仁义礼智信,做事无章法,为人很短见,不讲孝道,父不贤子不孝等等,能有什么好的结果,不要说出人才,不受人歧视就不错了。搞家族文化化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好的事情,只靠几个人不行,仅凭几句大话口号也不行,要靠宗族全员长期不懈努力,去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才会越做越好。家族成员应以认祖归宗,同根为荣,团结一心,携手同行,为共同做好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努力,为家族的兴旺而奋斗,只有如此,每个宗族家庭才会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冲击。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做好这几方面事情:(1)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局势不断续写家族历史,补充世系源流;(2)传承有益规训,建立新的章法,充实新的内涵;(3)续写人物传志,宣传先进楷模,弘扬家风美德;(4)搭建家族文化交流与研究平台,让族人相互学习和交流,凝聚人心,情感相依。村子南面风景在家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中,我们还必须认识和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近代以来的历次革命运动在把过去高度集中的皇权意识、宗族意识转换为自觉的国家意识和个体意识后,社会结构重组,生产方式改变,西方文明介入,传统的宗族理念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导致人们对宗族意识逐渐淡化,特别是建国后,族产被没收,不再参与宗祠祭祖,家里也不再供奉祖先牌位,改革开放后,氏族中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宗族意识愈发淡漠,宗族活动基本停止。笔者认为在继承传统宗族理念的基础上,必须重新认识与定义新时代的宗族理念,一种依从于国家意识,适应新时代社会结构,由多元化意识、信息共享、合作共赢、民主自由、法治理念等为主要取向的新的宗族理念正是一种探索方向,这也是每一个姓氏宗族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党弋峰党弋峰()年5月25日于庆阳市请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