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旗成让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永寿县常宁镇何谈村地处永寿、乾县、礼泉三县交界的五凤山下。过去,这里一面靠山,三面环沟,交通闭塞,出行难、吃水难、居住分散,是永寿县有名的贫穷落后村。

今年58岁的徐旗成,那时候在村里经营着大型农用机械,养着多只羊,种着80多亩麦地和6亩苹果园,家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是村里少有的“能人”。

面对修路纪念碑,徐旗成感慨万千。

4月6日,徐旗成告诉记者:“年9月,我当选为村主任,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要修路,缺资金,群众支持率不高,他就向群众承诺:“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咱村的路修通!”

徐旗成说:“纪念碑上记录着当年修路的艰辛。”

为了筹集资金,徐旗成找县上、跑市里,终于筹集了部分资金。可村上负责处理地基的万元没有着落,他就动员群众捐款,但资金还差一截。当时,他不顾家人反对,卖掉了自家的羊、小麦,换来了5万多元的垫资款,使工程顺利启动实施。终于,这条10.12公里的通村公路修通了,农产品外运的困难彻底得到了解决,也使三县交界变为通途,方便周边22个村。

何谈村移民搬迁新居。

徐旗成说:“路通后,群众看到了希望,对村上的工作也寄予厚望。我们就乘势而为,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移民搬迁,让村民告别土窑洞和居住分散的旧面貌。”

终于,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工程投资多万元,历经两年时间,使82户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新瓦房,实现了“搬得出、换新颜”的愿望。

何谈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

年7月,徐旗成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实施电网改造,新建了水塔,铺设了管网,给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同时,硬化、美化、亮化了村内街道,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年,徐旗成跑项目,成功争取并实施了省坡改梯综合治理、小水建设及小型水利灌溉等项目工程,累计投资多万元,新修高标准农田多亩,建成0立方米的晾晒池3个,吨的蓄水池4个,拦水大坝1座,铺设管网5万多米,配备电力设施3处。

徐旗成给村民讲解疏花要领。

年3月,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徐旗成成功引进签约了陕果集团项目。项目规划面积亩,有观光园、采摘园,总投资1.5亿元,是永寿乃至咸阳市集中连片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带动脱贫和发展能力最强的现代果业基地项目。使周边8个贫困村多户贫困户有了打工收入,建立了与周边10个村户贫困户的分红机制。

徐旗成给村民讲解果树拉枝技术。村民正在陕果基地对果树进行春季拉枝。

这天下午,村民张兴林正在陕果基地忙着果树拉枝。他说:“从年开始,我把家里20多亩土地流转给陕果集团,就一直在这里上班,主要是拉枝、修剪、锄草、疏花、采摘,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不但脱了贫,还变成了基地的工人。”

徐旗成正在村集体养牛场给牛添加饲料。

年,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徐旗成争取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26亩的母牛繁育基地,计划三年内可繁殖优良品种牛达到0头以上。目前牛存栏头,其中母牛头,解决了常宁镇4个村户贫困户入股分红,为4户贫困户解决了就业岗位。

养牛场饲养的母牛。

从牛入场至今,他全身投入牛场,期间两个月未曾离开牛场;在最初没有饲养员的情况下,他自己负责喂养、粪便处理、疾病防治等,一个月时间他的双手被药瓶划破好多次,但是他依然坚持到底。

徐旗成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下去,必须让村集体产业强大起来,确保贫困户分红到位,这样才可以带动更多群众致富,让穷山沟变成富窝窝!”(陕西农村报记者黄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