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咸阳市永寿县旅游业化危机为契机,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做好“旅游+”,打造“微度假”,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引导出境出省旅游消费回流,提升旅游人气。
采取“旅游+党建”模式,让“红色”党建点亮“绿色”旅游。由县委牵线搭桥,以党组织为纽带,成立甘蓝联合党委,在旅游重点镇和重点景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在景点一线亮身份、展风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深入挖掘“两当兵变”等当地革命历史,策划组织红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板块,亦成为周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党建的完美结合。
采取“旅游+研学”模式,打造“第三课堂”助力“双减”落地。4A景区云集生态园发挥龙头作用,依托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组建高素质的中小学研学、劳动教育团队,开展“岳御史红色文化教育与实践”、“无土栽培技术与实践”、“军事拓展训练”等30余种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旅游研学、劳动教育活动,年组织青少年旅游学习、劳动教育近人。寨里村依托中药材基地打造了中药材文化长廊、百草科普观光园等景观,开发了“一分田”种植体验项目,让青少年在村里识百草、知药理、游田园景、体验农耕文明,激发中小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采取“旅游+农业”模式,擦亮“槐乡永寿常来长寿”招牌。依托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了“百草”寨里、“灵动”坡龙头、“不一样的人间烟火”烟庄等示范村,发展近郊游、周末游、乡村游等“微度假”,永寿人游永寿的氛围愈来愈浓。做足40万亩槐林、樊家河杏花、双鹿塬牡丹、古屯车厘子、中药材示范基地花卉等宣传引导,以及槐花旅游文化节全方位宣传展示,营造浓厚旅游氛围,吸引西咸等地游客走进槐乡永寿,感受青山绿水。
采取“旅游+工业”模式,打通旅游消费“最后一公里”。依托永寿当地特色农作物开发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不断丰富企业和产品文化内涵,将生产展销、文化创意、休闲游憩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的柿子酒、槐花蜜、荞麦醋、沙棘醋等农旅产品已成为永寿旅游产品的“硬头货”。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聚焦运营体系、物流体系及仓储配套项目,加快培育本土化市场主体,力争全年孵化本土电商企业20家,培训群众人次,网上新开店铺50家,实现网上交易额3亿元。
通过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永寿县采取“旅游+党建”“旅游+研学”“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四大模式,催生旅游新业态,旅游市场总体保持平稳有序,旅游人数逐年攀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县内旅游业呈现全面复苏之势。(通讯员陈文明党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