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方烟草报
“我们老两口身体不好,家里开支也大,以前就靠着那几亩地过活。在烟草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承包了村里的蔬菜大棚,一年收入多好几万不说,还能帮周围邻居增加收入,大家都说过上了好日子!”说起近年来生活上的变化,灰志刚总是滔滔不绝。今年52岁的灰志刚,家住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豆灰村。他说,曾经“灰”就是这里群众对生活的普遍感受。地处黄土高原边缘,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对于只能靠天吃饭的豆灰村村民而言,想要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年,豆灰村成为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定点帮扶村。为了帮助当地村民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陕西中烟从资金扶持到选派驻村干部,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发展产业项目,以产业帮扶引来活水,充分发挥产业帮扶的“造血”功能,为帮扶村实现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灰志刚从年开始,承包了村里的13个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蒜苗、菠菜等农作物。有了陕西中烟的“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灰志刚一家特别有“底气”,当年家庭年收入近6万元。
不仅自己增收致富了,灰志刚家的蔬菜大棚还带动村里23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能有元的收入。
“我家以前靠种苹果为生,这几年市场竞争激烈,除掉成本几乎没啥收益。年,听说村里要建养猪场,我就跟两个朋友商议,承包了养猪场。去年养猪,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利润有30多万元,今年我们计划扩大养猪规模,大干一场!”同村的灰计划高兴地算着近年来的“丰收账”。
像灰志刚、灰计划这样依靠帮扶产业实现增收,带动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典型,在如今的豆灰村不胜枚举。
“脱贫攻坚成在产业,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产业振兴路,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陕西中烟工会副主席秦东生说,“年种的西红柿卖得不错,年我们将再建设10个蔬菜大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集约经营效应。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不仅能让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效、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示范带动,让更多群众自主建设、主动参与,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近年来,陕西中烟帮扶发展的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每年光承包费就能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了名群众就业、5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脱贫人口人,全村无返贫边缘户和监测户,产业帮扶取得了良好社会综合效益,现在的豆灰村处处展现着生机和希望。
通过整体推进以培育产业为主的一系列帮扶举措,陕西中烟为当地群众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机制,使得村有富民项目、户有致富门路,豆灰村正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