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备耕正当时小麦返青在即,农业专家支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耿苏强立春后小麦返青在即,由于近期降水偏少,造成部分地块土壤表层出现旱情,影响冬小麦的正常生长。为此2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小麦试验示范站站长海江波,联合渭南市农业科学院、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永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农技部门对小麦墒情、苗情、草情会商分析,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提出了春季分类管理意见。“去年秋播适播期间,关中地区阴雨天气相间,以雨天为主,适宜播期的时间少,播种时间跨度大、整地质量差,冬前旺弱苗较常年偏多,小麦苗情类型复杂”。海江波(左)田间分析苗情。(资料图)分析发现:“当前关中西部去年秋天大多田块小麦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加之播后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足,导致小麦植株生长较快,旺长田块比去年增加5%左右,遇到冬季低温后,目前出现叶片枯干现象。关中中部、东部灌区有20%的田块因播种晚,三类苗田块比去年增加2%左右”。一类麦田:亩茎数80-万,单株分蘖5.5-7.5个,三叶以上大蘖3.5-5.5个,单株次生根8-11条。对这类麦田,拔节期追肥灌水,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总体情况分布:旺苗占10%左右,一类苗占30%左右,二类苗占50%左右,三类苗占10%左右。同时,病虫草害隐患较大,小麦根部病害普遍发生,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增加了春季杂草防控难度。因此,关中各地小麦春管要以“控旺促弱转壮、保苗稳健生长”为目标,加强田间管理,控旺保稳,促弱转壮。具体措施为: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旺苗:早播麦田亩茎数万以上,单株分蘖7.5个以上,三叶以上大蘖5.5个以上,单株次生根11条以上。播量偏大麦田虽然单株分蘖较少,但亩茎数达万以上,叶片宽、长,叶色墨绿,分蘖瘦弱。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起身初期化学调控,预防后期倒伏;推迟春季肥水,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拔节前期追肥浇水。。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浇水;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肥水条件好,返青期亩总茎蘖数可达70—80万,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起身期喷施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早春分蘖、植株旺长,促进个体稳健生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类麦田:亩茎数60-80万,单株分蘖3.5-5.5个,三叶以上大蘖2.5-3.5个,单株次生根6-8条。对这类麦田,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应在返青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2.5—5公斤;已浇冬水的二类苗麦田,返青期亩总茎蘖数50—60万或表墒较差麦田,应在起身前中期浇水追肥;亩总茎蘖数60—70万,应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保大蘖、争中蘖为重点,提高成穗率、确保亩穗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公斤。三类麦田:亩茎数60万以下,单株分蘖3.5个以下,三叶以上大蘖2.5个以下,单株次生根6条以下。应以促为主。未浇冬水三类苗麦田应返青前期浇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3—7公斤;对于已浇冬水的三类苗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早春管理以保冬前蘖、促中小蘖,争亩穗数为重点。专家组建议:墒情好的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起身期配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公斤,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提高成穗数。表墒差的麦田,春季应进行两次肥水管理,第一次浇水追肥应在返青时,亩追施尿素3—7公斤,配施磷酸二铵2.5公斤;拔节期进行第二次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3公斤左右,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旱地麦田:及时镇压提墒,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同时结合降雨,亩追尿素3—7公斤,对底肥没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铵;对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专家组建议:重点做好旺苗田和土壤悬虚麦田早春镇压耙耱。镇压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对墒情较差的麦田,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后及时划锄,提高地温,破除板结,改善土壤墒情,防止及减轻冻害威胁。编辑:任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