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这里的群

陕西永寿县甘井镇五星村胡根选是村上的贫困户,但他家贫志不贫,坚持自主发展肉羊养殖,经过不断努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自己顺利脱贫。胡根选脱贫,还想方设法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增加收入。年,他组建成立了龙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养殖场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合作社现有贫困户25户参与分红,吸纳了3名贫困群众长期务工,目前存栏多头羊。”8月6日,胡根选说,还想用去年挣的钱再建一个青储间和产房,把肉羊改成品系羊进行繁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家的收入。

如今,五星村的养羊产业,只是该村产业发展的一部分,村上结合实际,还建了19个蔬菜大棚,让群众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养羊、大棚菜、光伏发电等产业,全村贫困户实现分红全覆盖。五星村的产业发展,只是咸阳市发展村级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上下创新思维、砥砺奋进,探索形成“四有四连兴产业、四增四创促就业、四通四建夯基础、四扶四送添活力、四帮四促聚合力、四抓四查强保障”的脱贫攻坚“六四四”方法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年底,全市13.34万户46.7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12.23万户44.77万人,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9.42%降至0.63%。

“四有四连”兴产业

走进泾阳县安吴镇薛家村,是连片的大棚,大棚里种植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8月7日,村民郑福生正给西红柿苗浇水他说,自己有一个3亩多的棚,从年开始种圣女果到种甜瓜、黄瓜,去年收入4万多元。

近年来,咸阳市按照“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户有脱贫项目,产业链接、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四有四连”实施路径,精准施策,对标落实,夯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基础。

全市各县市均形成2—3个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亩规模产业扶贫基地,建成现代农业园区个、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36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场)多个。同时,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及合作社、互助资金组织个,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个贫困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落实产业到户扶持措施,全市建档立卡产业脱贫户基本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建立益贫带贫联接机制,全市个产业扶贫市场主体与4.05万户贫困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出一大批园区引领型、企业带动型、基地示范型、股份合作型的益贫带贫新模式新亮点。

“四增四创”促就业

全封闭无尘化制馅、和面、成型、蒸制、冷却和包装车间……在现代化的车间里,员工们整齐着装,熟练而有序地进行着操作,管理人员在小黑板上记录着每个人的产量。

8月6日,这是永寿县常宁镇西安三兄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永寿分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幕。生产线上的50多名员工都是周边村民,其中,20多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近年来,咸阳市按照“转移就业增岗、公益岗位增岗、扶贫基地增岗、社区工厂增岗,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信贷、创业帮扶”的“四增四创”模式,不断为贫困人口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劳务转移促进就业,全市累计转移适龄贫困劳动力就业16.67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公益岗位保障就业,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人;扶贫基地吸纳就业,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化链条,搭上“致富快车”;社区工厂稳定就业,创办不同形式的扶贫车间和社区工厂76家,吸纳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扶持创业人,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49多亿元,受益贫困户达2万多户。

“四通四建”夯基础

“以前路不好,就不来收购蔬菜,现在路好了,我要长期收购。”8月5日,西安的蔬菜收购商王军军说,在他的影响下,如今有10多名菜商从外县转移到淳化来收购蔬菜。

咸阳市按照“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建好‘两房’、卫生室、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的“四通四建”方法举措,夯实脱贫基础,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打通“便民路”,完成“油返砂”整治路基.8公里;引来“润民水”,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节水灌溉39万亩,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点亮“光明灯”,投资超过4亿元,实施项目个,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多千米、变压器台,贫困村电力入户率%;联通“信息网”,累计完成农村信息化建设超过10亿元,行政村光纤覆盖率%、4G覆盖率%;构建“幸福家”,完成易地移民搬迁户人、危房改造户;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所;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个;贫困村文化活动中心覆盖面%。

“四扶四送”添活力

“多亏村镇干部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让我思想转变,过上好日子。”8月5日,淳化县秦河便民中心高崖头村的姚红提起现在的生活,有着说不完的感激话。

姚红是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干部给他安排公益岗位,在各级的帮助下,他有了蔬菜大棚,养了20头羊,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咸阳市深入开展以“扶心、扶志、扶智、扶技,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扶四送”活动,实现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扶心”暖心窝子,通过开展宣讲、送政策下乡等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源源不断输送“精神给养”;“扶志”挺腰杆子,全面推广落实“扶志六法”、“一约四会”等扶志新举措,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扶智”挖穷根子,创新建立教育扶贫“三卡三台账”制度,实现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补助政策全覆盖;“扶技”找新路子,系统整合培训资源,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29万人次;“四送”享好日子,健康扶贫政策补助贫困人口36.6万人次,挂牌运营“爱心超市”家,发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3万元,为88名困难残疾人及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万元。

“四帮四促”聚合力

张贺、咀头两村属于永寿县渠子镇,是我市“北四县”深度贫困村。

中国银行制订“三步走”帮扶计划,持续加大人员派驻、资金与项目的倾斜力度,稳步提高贫困户及村集体收入。年11月,两村退出贫困村行列。

咸阳市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结对帮扶、社会帮扶,促奉献、促支持、促合作、促共建”的“四帮四促”方法举措,努力构建各方出力、齐心用力的大扶贫格局。

定点帮扶,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国家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作用,中国银行向“北四县”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多个,惠及贫困群众达10万余人,国家交通运输部投入5.35亿元实施一大批道路畅通工程,为六盘山片区实现脱贫注入新动能;对口帮扶,建立咸泰扶贫协作常态化联系机制,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2场、提供岗位个,确定各类产业和民生项目超过个,投资超过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结对帮扶,家非公企业累计投资5.38亿元,覆盖全市个行政村,国企合力团13家企业在北四县确定产业项目11个、投资5.64亿元;社会帮扶,全市余家社会组织投入超过1.5亿元,实施脱贫项目多个,惠及贫困群众2万多人次;市慈善扶贫协会依托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建成黑小麦种植加工基地、肉牛养殖场等扶贫项目16个,带动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爱心共建,市慈善扶贫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举办“乐善济贫·百年相承”定点扶贫爱心活动,募集万元,用于“北四县”扶贫;联合中银香港5户爱心企业设立0万港元的“北四县”奖教助学基金;中国银行联手“北四县”推出“公益中行”APP精准扶贫平台,签约贫困户超过4万户,爱心消费累计2.8亿元,带动5万多户贫困群众受益。

“四抓四查”强保障

8月17日,兴平市委组织部派驻桑镇祝原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刘磊不到7点,已经收拾好一切去村上。

咸阳市建立健全“抓队伍、抓制度、抓管理、抓考核,检查、巡查、暗查、自查”的“四抓四查”责任落实体系,持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抓队伍强组织保障,严格推行市级领导与包抓县、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领导与所联系县、市县两级“八办三组”与本系统县市工作部门、驻村工作队与派出单位4个责任捆绑机制;抓制度强机制保障,创新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扶贫政策精准告知、协办帮办等6项服务制度,厘清压实县镇政府、县直部门和“四支队伍”的职责;抓管理强绩效保障,高标准开发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数据一体化机制;抓考核强责任保障,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点评、年度考核”制度,出台《脱贫攻坚季度考核点评办法》;严督查促落地落实,组建督查、纪检、媒体3支队伍,成立11个督查巡查组,综合运用明查、暗访等形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回望来时路,昂然再出发。决胜,咸阳将坚决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来源:陕西脱贫攻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