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任栋,生活在明末,籍贯为陕西永寿县,与胶东半岛的主要交集为“曾任莱州府通判”。
实际上,任栋除了担任通判之外,还曾当过莱州府同知。根据明代制度,同知和通判皆为知府的佐贰之官(僚属)。在品级上,知府为正四品,同知为正五品,通判为正六品。
通常而言,介绍官宦人物时都按大的职位表述。既然同知的品级高于通判,那么我们为何不在标题里突出任栋“莱州府同知”的身份而强调“通判”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任栋在莱州的一项重大功绩就是担任通判期间取得的,他后来升任同知也是与这项功绩有关。这项功绩就是参与莱州保卫战。
根据《掖县志》记载,任栋为选贡生出身,崇桢四年上任莱州府通判。当年底,原定北上增援大凌河的孔有德所部在吴桥叛变,对后世影响重大的登莱之乱爆发。
崇祯五年正月,叛军在内应的配合下攻陷登州府城,随即铁蹄西踏,接连侵占黄县、招远,将战火烧至莱州城下。
在时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的带领下,莱州城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以知府朱万年为代表的莱州府和掖县官员也积极参与其中。
莱州城共有四座城门,分别是澄清门(东门)、景旸门(南门)、武定门(西门)、定海门(北门)。根据记载,当时城内官员的防御分工是:山东巡抚徐从治、总兵杨御蕃、掖县知县洪恩炤驻守西门;登莱巡抚谢琏、内臣徐得时、莱州府同知寇化驻守东门;内臣翟昇、莱州府通判任栋驻守北门;莱州府知府朱万年驻守南门。
在保卫战期间,徐从治战死,谢琏、朱万年被害,内臣徐得时、翟昇也殉难,杨御蕃、寇化、任栋和洪恩炤得以幸存。平叛之后,明廷论功行赏,这四人也都得到擢升。其中,任栋就由原来的莱州府通判升为莱州府同知。
根据《掖县志》《永寿县志》的记载,任栋后来的官职又有提升,最终官至保定监军道(佥事)。
崇祯十五年,任栋以监军道的身份参与了明军与李自成等农民军之间的朱仙镇之战。此战当中,因左良玉所部临阵溃逃,明军遭遇大败。任栋本人深陷重围,最终为明廷殉难。
两年之后的崇祯十七年正月,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明廷下诏予以任栋追恤。对此,《崇祯长编》记载道:“赠原任保定监军任栋光禄寺卿,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其故乡永寿县后来也将他入祀乡贤祠中。(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