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已经建成,这座桥与未来的台湾海峡隧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台湾海峡隧道建成,人们就可以从北京直接到达台北,而途中会经过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平潭岛因其隧道工程而闻名,曾经在巅峰时期承揽全国70%以上的隧道建设工程。
这个位于福建省东部、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的福建海岛,是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福建省与台湾海峡之间。平潭岛拥有丰富的海域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一个美丽的海岛。
岛上的居民多以渔业为生,但其实外出务工的平潭人也很多,从事的就是隧道建设工作。隧道业是平潭的传统产业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开始发展。作为距离台湾省最近的地区,平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承担了重要的海防任务。
平潭岛的人们凭借挖防空洞和地下粮库的经验,逐渐掌握了挖洞的绝技。到了年,他们依靠自己的经验在福州永寿县挖通了一条隧道,这也是他们从岛内迈向岛外的第一步。
随着改革开放,平潭人开始尝试承包一些隧道工程,并因能力和精神赢得了工程局的信任。在年到年期间,平潭人承接的隧道工程甚至达到了全国70%以上,创造了约40亿元的年产值。
此后,岛内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从事隧道建设行业,导致常驻人口较少。经理许标表示,约10万人从事隧道工作,其中工资不低。平潭人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隧道生意,并非只因为他们有挖洞的经验,他们是如何实现的呢?平潭人在隧道建设领域的卓越表现并非偶然。
他们不仅拥有一流的挖掘技术,还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擅长团结互助。除了通过积累经验来提升挖掘技术外,平潭人在外出务工时也会学习他人的方法,并立即应用到实践中。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技巧。
平潭人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之所以能吃苦耐劳,与平潭在上世纪经济不发达有关,因为平潭并不适合经济发展。因此,外出打工的平潭施工队会承接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项目,或者存在较大人身安全隐患的项目。
比如,他们参与了甘肃省乌鞘岭隧道的修建工程。尽管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但平潭人凭借勇于吃苦的精神成功攻克了困难,为平潭的隧道业创造了新的辉煌。在选择工程时,平潭人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因此小的工程队会依附在大公司下,以获取更多承包机会。
这种互助合作的现象在沿海地区很常见,他们愿意帮助同乡,喜欢带动周围人一起致富。因此,平潭岛上的隧道施工人员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大家都秉持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每个人都尽职尽责。
这个平凡的小岛因此成为了“中国隧道之乡”。在全国各地的隧道工程中,都能看到平潭人的身影。当然,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相关工程的数量明显减少。年到年期间,全国的隧道工程量减少了约30%,导致大量的隧道工人失业。
这一情况也给平潭的隧道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使其陷入了发展困境。这种困境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并且导致一些不规范的队伍被逐渐淘汰。平潭的建设隧道队伍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然而,平潭的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意识到行业需要革新,只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平潭的隧道业必将重现辉煌。此外,未来可能会在平潭建设通往台湾海峡的隧道,平潭人必定会积极争取并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