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寿老乡抱团摘穷帽携手阔步奔小康陕西法

平整的入户路、完善的公共设施、精美的文化墙、热闹的秧歌队、融洽的乡党情……作为国定贫困县永寿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五星村,曾被打上了贫穷、落后的标签,而如今,这里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发展景象。

“依托咱村的集体经济,我种植了19座大棚,还带动了15户贫困户。”村里能人刘教儿说。在五星村,像刘教儿一样,许多贫困户都搭上了“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为代表的“组织引领、脱贫能人帮贫困群众、抱团发展摘穷帽”脱贫路的顺风车,过上了好日子。

支部引领开局面

“打开脱贫局面,需要好的党支部引领,第一步就要凝聚人心,村上重要的事和难办的事,要多听群众意见。”五星村第一书记潘李鸿说。

多听群众意见,便是要向下报到,组织党员下村组、到户中,听民意、解民难。于是,群众迫切修路的诉求被提上重要日程,年通村路和通户路相继建设完成。

向下听民意,向上要树威信强机制。村民顶礼膜拜的一座爷庙被拆倒,取而代之的是平方米、大小共14间房、活动广场占地8亩的村级阵地,活动中心、卫生室、富民讲堂一应俱全。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贫困服务等制度机制相继建立实施。

要让脱贫路走得更稳,人才队伍不能少,五星村积极使用年轻干部,从年起,村支部书记就一直由镇上下派年轻干部挂职担任,经过年换届,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8岁,村干部6人中有3人均在45岁以下。

阵地上树起的党旗引领着发展方向,党员干部冲在最前,发挥着模范激励作用,年轻队伍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富生态,为五星村脱贫打开新局面。

能人带头兴产业

“这只羊得了白内障、那只羊腿受了伤,都刚刚给做了治疗。”胡根选在养殖场一边忙手中的活一边说。

作为养殖能手,胡根选坚持自主发展肉羊养殖,经过不断努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自己顺利脱贫。脱贫后的胡根选开始想方设法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增加收入。

与胡根选一拍即合的是村支部,村支部经过充分考察研究,认为依靠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组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条路完全可行。

于是让能人带头,各级和支部协调筹措产业发展资金80万元,建设可存栏只的羊舍2栋,成立龙回养殖合作社,胡根选原有的多只羊全部入舍,规模扩大后,肉羊存栏常年达到只,并吸纳12名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打响“龙回”品牌,完善相关章程,实现产销两旺。年,龙回合作社赢利2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和入股群众带来2万元以上分红收入,务工群众每人赚到元以上。

抱团发展享效益

以支部为龙头,以专业能人为领头,以贫困户为主体,五星村将贫困户联结在一起,实行抱团发展,形成了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整合涉农及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为村集体股金和贫困户股金,集中投入到承接经营主体,合理确定贫困户股份比例,使村集体和贫困户有了“长期粮票”。

建立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保障机制,以合同契约构成“收益保底+流转收益+股权分红+工资性收入”的分配结构。如今,89户贫困户除8户稳定脱贫户外,均加入了2个以上本村合作社,5个能人经营主体流转村民土地余亩。与此同时,盘活村组集体资产,把4处已经废弃的村级集体土地,由经营主体租赁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融合多方资源,融合生产要素,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群众都参与进来,调整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人人受益。

凝聚老乡力量,推进牢靠脱贫,五星村以坚强的党支部引领乡村发展,形成了“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团结一致、共建共享走向致富路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推进了新时代背景要求下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谱写了乡村脱贫攻坚的生动篇章。

作者/来源:中国永寿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