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风情系列乾州民居风俗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disease/a_6195089.html

乾县仿唐街

乾县住宅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分平原与山区两部分。居民大都以户为单位,形成式样各异的一家独立院落。

瓦房:南中部属平原区,以瓦房为主。官绅富裕户讲究“三进子”,即上房是大房,两边配厢房,中间一座厅房。厅房的位置一般在中央,也可在前面,分客厅与过厅两种。客厅作为会客、迎宾之用,一般不住人。过厅作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也不住人。厅房的两边再配厢房,头门一座大房,气势宏伟。一般中上户多盖“四合头”即上房和两边厦房,再盖一个二门楼子,以此为界分成前院里院,表示内外。普通人家多盖厢房和厦房,且多向一边修建。这种盖房布局形式,因庄基地狭窄,难于盖大房;或因经济拮据,无力盖成“三合头”、“四合院”,因陋就简,将房呈一字形摆开,故称,“单摆摆”,即所谓“房子单边盖”。

旧时民居

旧时民居

单摆摆盖的房子都是厦房,一般盖一明(中间有门的)两暗(两边不开门的三间),也有盖多间,间间都开门的。在过去房子的方位要按庄基的座向取上位(以左为上),庄基座南向北,就盖西面;庄基座北向南,就盖在东面。现在对方位的要求已不如过去严格,主要考虑的是实用与否,凡是能避开西北风、夕晒的地方都可以盖房。盖房讲究对称。大多数人盖房用砖少,多是土打墙,土坯是房屋的基本建材。也有人为美观、结实,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土坯外用砖包一层,即外砖内土,这种建筑办法,也叫“金包银”。

打胡基砌土墙

旧社会乾县的房屋多向一边倾斜,水向一边流。贫穷人家房屋缺短,睡房与厨房,人畜同室者不少,卫生条件极差。更有两代、三代同堂者,也到处可见,更差的是住在庙院或草棚内,即所谓“身无立锥之地”。

旧时民居

百年前乾州东门

窑洞:北部山区瓦房少,多住窑洞。乾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覆被深厚,沟壑纵横,土质疏松便于开掘。窑洞的顶部为半圆或尖圆的拱形。其形式有“平窑”、“地窑”之分

①平窑:又分“靠崖窑”与“箍窑”两种。

“靠崖窑”是在天然垂直的土崖面上,开凿的窑洞。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当需要多室时,一是向深处发展,中留横隔墙,深可达20米;一是向两侧发展,常数洞相连。为增加辅助面积,可在室内土壁上挖成各种形状尺寸的壁龛。临窑口门窗处,空气、阳光较充足,安排炕、灶,为日常起居处,深处则用作贮藏室。窑洞也有上下发展,成为层叠者,原洞之上挖窑,称作“天窑。”由下层窑顶穿洞,用梯登至上层,或另掘阶梯。为防洞内泥土崩溃,常加砌砖卷或石卷、或在洞外砌砖墙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则可在崖外建屋,组成院落、称为“平窑院落”或“靠崖窑院”。

靠崖窑

“箍窑”,是一种不挖土层而成的窑洞。在地面上用土坯或砖石砌筑的拱顶房屋。类似窑洞的形式,故名。顶部做平后,上面可以再加建木构房屋。在布局上以四合院式为主,一如地面住宅。有一层或两层的。

②地窑:又可分“地窑”和“地坑窑”两种。

“地窑”:是在平地处向下打一深洞,作为天井,然后三面打窑洞,自成院落,可防狼、防风、防盗。正象一首歌谣所说的“车马屋顶过,牛羊土内埋,人由地中出,水从天上来。”

“地坑窑”:是在平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开凿窑洞,故名。深坑面积相当于庭院,俗称“地坑院”或“天井院”。人工凿面相对距离窄边5一8米,长边可达15米以上。地坑深度至少5米左右。坑院各面依朝向,有主次之分,一如地面四合院。每面有单孔、二孔、三孔窑洞,如三孔,则中一孔为明间,为主室,两侧为稍间或耳房。院内靠挖掘地沟,或在院中央掘渗井排水。这种窑洞,以各种形式的阶道通至地面上。地坑边缘,筑矮墙加以标识和防护。

地坑窑

住窑洞,冬暖夏凉。夏天,窑洞凉渗渗,如不当心,还会感冒。冬天,窑洞暖烘烘,进入窑洞就会使人有一种热腾腾的感觉。只是窑洞窗户小,室内光线暗,排烟通风不良,又因多烧柴草,烟熏火燎,致使窑洞易黑,不明亮不卫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不论平原和山区的住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兴起了住房宽敞,土墙换砖墙,青瓦换机瓦,平房换楼房,窗明几净,砖、石,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小楼房,居住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乾县地表寒冷,所以屋中多砌土炕。有些还有锅台连炕的。所谓锅台连炕,就是锅灶与炕砌在一起,彼此相连,使锅灶的烟从炕下通过。锅台与炕之间砌一堵半人高的矮墙相隔。具有充分利用锅灶余热,节省燃料等优点。冬季土炕可用柴烧,以保房中温暖。

庭院设置:庭院设置很有讲究。建房时要择基定向,多数是南北庄基,以座北向南庄基最好,称“阳庄基”。庄基内水井在左边,磨房(包括牲畜房),必在右边,表示左青龙右白虎之意。院中栽树也有讲究,一般是前椿后槐,中间夹个榆材(即榆树)。榆树所结荚果称榆钱,与余钱谐音,钱即财。槐树所结之荚果多子,与“怀子”谐音,故多栽于庭院内,以求家人多生儿子。当地民谣:“前椿后槐,必定发财”。

居住习俗讲究严格,自古至今,未有变化。如上为大下为小,左为上右为下。不管住宅方向如何,都得遵循这种规定。如父上子下,兄左弟右等。

乾县农村居民院落年10月14日摄乾县县城北门及附近仿唐民居

贺新房:旧时,择基动土要请风水先生占卜,立木上梁时要选吉日。为什么会有这个讲究?

传说,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纣,被封为齐太公。这时他已是一百五十多岁的人了。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齐太公也就请了许多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营造起享乐的宫室来。

请来的工匠中,有个张木匠,心灵手巧,技术超群,他敬仰姜子牙的功业和为人,便有心为他修建一座最堂皇的宫殿。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宫墙已经砌好,房木也已做成,只等黄道吉日立木架梁了。就在这时,忽然来了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拉一根木棍,端一只破碗,颤颤巍巍地走来讨饭吃。

张木匠见他可怜,便让厨师给了一碗饭。谁知那老汉不是嫌饭稀,就是嫌馍硬,纠缠不休,气得厨师一把将他推出门外。那老汉临走,瞪了厨师一眼,又用讨饭棍朝做好的木料上一划拉,冷笑着走了。

临到立木前,细心的张木匠检查了一遍,大吃一惊。他发现许多木料不是短了,就是铆窍错了,最要紧的是两根宫柱居然有一裂纹,不能用了。好在姜子牙很信任张木匠,便让他抓紧时间另作。

又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木料已做成了。吃了一次亏,张木匠这回特别警惕,并派专人巡视,在未立木之前,这儿不许任何人走近观看。要是发现那个乞丐,就立即把他捉拿起来。果然一切顺利。张木匠这才选择了黄道吉日,立柱架梁了。

乾县县城鸟瞰

这天,张木匠指挥着架好了宫室的木架,便将大梁慢慢地往上升。就在这当儿,突然一个身穿丧服的年轻女人跑来了,她嚎哭着从木架下穿过。众人还没弄清原委,一刹时,只听得噼啪作响,木架起火,大梁滚落,当即砸死烧伤了许多人,张木匠也带了伤。工程只好又停了下来。

姜子牙得知此事,觉得奇怪,看来这座宫室,一直很不顺利,必有妖孽作祟。为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姜子牙命伤好的张木匠把一切准备停当,亲自选择黄道吉日,提前向大小官儿放出话来,说是立木架梁之日都要来庆贺。

这天,前来恭贺的人确实不少,只见个个献上贺礼,拜见子牙。姜子牙满脸微笑,招呼着客人。整个府里喜气洋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正午时分,只见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搀扶着一位衣帽整齐的老人走上前来,向子牙送礼贺喜。姜子牙看得真切,忽地一手抓住老汉,一手攥住女人。这两人大喊大叫,大家定眼看时,这老汉正是先前的那个乞丐,这女子就是那个穿丧服的妇人。只见姜子牙双手死死抓住,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那女人就变作一只九尾狐狸,这老汉只喊叫“饶命”。

乡村民居

原来,这九尾狐正是当年的妲己,老汉是殷纣王死后所化。二人嫉恨姜子牙,在人间作恶多端,死后又阴魂不散,处处害人,现在看到姜子牙功成名就,奈何不得,只好施些伎俩,准备先坏他的宫室,然后再在齐地作祟。不曾想一起被姜子牙擒获了。

听了事情的原委,张木匠气得挥斧将九尾狐劈作几段。子牙从身上取出一道符来,口中念念有词,那符飞至九尾狐的死尸上,当即燃起大火,化作烟灰了。接着姜子牙向殷纣王又发了一道符,让他变作非牛非马,非猪非羊,非人非鬼的东西,永世不得为人。

姜子牙治了这两个妖孽,还怕他们为害,便时时前来工地转转,以防万一。终究是年老体衰之人了,不堪受得这般烦劳之苦,后来便命人将自己的身形画了出来,悬挂其间,倒也平安无事。

姜子牙画像久挂失传。后来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必在立木上梁的大梁上横书一句:“太公在此,大吉大利”来避邪。同时还常写“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的对联,以求建房平安顺利。

建房上梁

建房上梁时,亲友和邻居前来祝贺,除带有烟、酒礼品外,还放爆竹,在大梁上挂一块红布,意含驱走邪气,镇住妖孽的愿望,祝房屋顺利完工。近几年来,建房的材料开始用水泥、钢筋、石子、沙灰和砖盖楼板房,上楼板代替了过去的立木上梁,但仍然同样隆重喜庆。

房屋落成后,择吉入宅。先供奉土地爷,然后连放爆竹,将糖果、红枣、花生、核桃、钱币等撒向院内各角落,招惹邻居孩子满院抢寻。另外,主人还得做一锅烩面条,邻居妇女携上小孩端着碗来盛吃,去的人多了,每碗少盛点,去的人少了,每碗多盛些,以分吃完为止。人们把这种活动称“嚷院”,意思是众人乱嚷嚷的踏踩,带来吉祥,驱送邪魔,宅基平安。

乾县县城北门及城墙遗址

据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乾县共有住房面积平方米,住房间数间,户平均住房间数3.38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33平方米,人均住房间数1.34间。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了14.94平方米,人均住房间数增加了0.15间。

本文来源:乾州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