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乡土作家张强散文活在沉重中的大伯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zj/140109/4324231.html

活在沉重中的大伯

人生总是在沉重中诉说着生命的哀歌。当黄土高原上的晨光从树梢上渐渐的射向窑洞的窗户时,一天的生活也将开始,而生命苦难的歌声也从这时开始唱响。人的一生如烟云一样,总会把一些痕迹轻轻的留在生活的大地上。对于生命来说,我们要的不是长寿与权贵,而是健康与欢乐常伴。

黄土高原上的永寿县,时常在一阵安静中冒着袅袅炊烟,远处也许我们看不见那村庄的模样,当走进村庄你会发现,在安静中会有无数的欢乐在村庄里为大家歌唱生活的安宁。门前土窑胡同里的黑狗,总时赖皮的在老人的跟前蹲着看他们抽烟,而那些老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牛粪堆里不断的在寻找着可以吃的蛆虫。拉着架子车的光棍汉正在冒失的向前冲走着,被挖倒用来为老人做棺材的泡桐树身子上坐着的懒汉,拔出嘴里的旱烟嘴,用调侃的语调在向光棍汉打着招呼。村子的泼辣媳妇们正在不断的用恨铁不成钢的话语咒骂着孩子,婆婆和公公则坐在门口的门墩上静静的等待那泡桐树身子做成棺材。

田间的蔬菜正在干渴的等待着主人和老天爷眷顾它们,毕竟这是一个缺水的旱塬地区,谁都想给自己多喝几杯水,来保证生活的温润。被暴晒的槐树叶子,已经耷拉着头在向人们示威,即使它有脾气,但对于人类来说,它的反抗总是无奈的。而此时,我的大伯则在各家各户给帮忙干活。

大伯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人,甚至连钱都不认识,一生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给人帮忙。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大家,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来都不愿为自己着想。他不是什么伟人,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

村子只要谁家有活要干,他总是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就去给大家帮忙了。往往他的劳动换来的就是一顿饱饭和一包烟,至于金钱和物质他从来都没想过,因为他单纯的思想告诉他,就是人帮个忙吗,咋还能要钱呢?这就是朴实的农民,一个黄土地上农民精神的代表。

大伯是一个农村人常说的小手艺人,各种生活中的小活他都会,如补自行车胎、架子车胎、箍窑洞、钉锅、剪果树、杀猪宰羊……记得和大伯见最后一面的时候,是大伯高兴的在家给我说:“强娃,我终于把欠的钱还完了。”那时他对我笑了一笑,这是我见过他一生最灿烂的一笑,没想到这也成了最后一笑,也成了我和父母和姐姐最后的痛。

大伯出事的那一天,阳光非常的灿烂,黄土高原的黄沙已经席卷了整个天空。他一大早吃了饭,就和邻居家的叔叔给这位叔叔姐夫家翦树枝去了。我和父母在地里一直干活,父亲总是觉得心脏不舒服,中途他就在地里休息了一下,我们当天是提前回家的。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罢饭,准备要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冲进了家。他满手、满脸都是血,嘴里还有醉人的酒气。这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坐在了我们家里的脚地上,嘴里说着听不清的话,但是我们能听清说:“我哥摔了……”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村里的大伯,这位大伯是得知了大伯出事后给邻村的人打了电话,才得知大伯出事的具体情况。

这位村里的大伯让那位叔叔闭嘴,不要说话,可是他还是不听,村里的大伯直接给了那位叔叔两个耳光,他才住嘴。这时母亲的眼泪已经从眼角不断的在滚落,父亲的面色已经变得非常沉重了,我也已经哭得不知所措了,由于家境不好,姐姐们已经外出打工了。这位大伯沉重的对父亲说:“人已经没救了,赶紧把人拉回吧!放在那里也不是事……”家里开始不断的来人,而母亲则已经不顾及任何形象了,只是叫喊着哭泣,父亲眼角不断的在涌出泪珠。在大伯出事前,爷爷奶奶才去世不到三年,这下大伯又出意外了,这放在任何家庭,大家都是无法接受。

随后大家就组织人,去了大伯的出事现场,把大伯的尸体用架子车拉了回来。回来的时候只见大伯的肚子像有一个气球一样,嘴里还不断的在吐着气。这是因为大伯当天喝酒了,然后在过一个土崖的时候掉下去的。

人既然已经去世了,剩下的就是准备后事了。在准备后事的时候,全村的老少无不哭泣,这在我们村还是第一次。说大伯伟大,倒不是,是他的善良暖化的全村所有的人。出事的主家,给大伯买了一副泡桐棺材,买了一身亡人穿的衣服,还有就是帮忙人的吃喝费用,再无其它。这时让我和全村人愤怒的事情发生了。村里有一位年长的赤脚医生,非要说大伯生前在他那里借了几千元钱,非要我们赔偿。我们如果想耍赖,根本不用还,因为大伯没有子女,父母也都死了,此时那个冰凉的院子里只有大伯一个冰凉的身体在那张破床上躺着。这个要钱的医生还是父母的媒人,因此父母没有说什么,只能把钱还了。

大伯的丧葬事宜结束后,父母带着沉重的心情,在家里睡了很长时间,全家人很难从这种悲伤中走出来。大伯的一生都在沉重中度过,他们没有嫌弃牛马般的生活劳动,而是把这份沉重带着进入到了冰冷的坟墓中去了。他的沉重完全是来对生活的热情,越是生活给他沉重,他越是活的坚韧。与其说他生前比较沉重,不如说他把沉重留给了全村和亲人,自己解脱了。

在偏远的农村,医疗条件是致命的环节。往往人们因为贫穷总是把自己的健康放在了一边,这无疑是在向苦难和死亡靠近。人们对健康的忽视,使得农村人对死亡已经麻木了。正是因为这样,国家现在对农村医疗开始重视了起来,尽量使大家对健康问题重新认识。农村生活的滞后性往往是由于健康医疗与教育造成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很难让大家能过上一个健康的生活。农村人对除了对吃的重视以外,再也没有了太多的要求,医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大家总是把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一年的收入进行权衡。

人生的苦难从我们轮为人道就有,来到这人世间就是受罪。在黄土高原的大地上,我们总是能听见大地在向我们呼唤“活着”。活着也许是我们在这人世间的最后诉求,可是活着的人总是有无数的沉重与惆怅伴随,因此大家总是想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完成了使命我们也就该离开了,而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我们是要活着的。在活着的这段路上,我们是要受尽这世间所有的罪、吃尽这世间的苦才行。

我在写长篇小说《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时,里面没有写大伯具体的死亡细节,在这里我算是写了一下梗概。如今我再次回到家时,总能听见大伯的声音,总是能看到他的笑容。每当我离开家时,都会经过大伯的坟墓,每次都会使我流下悲伤的泪水。人啊!总是活在这沉重的人世间,但也要感谢这沉重的人世间,是它让我明白了自己在人世间的使命。

作家简介:

张强,出生于年,字子清,号顿虚。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常宁镇线家村人。

先后毕业陕西警官学院

本焕佛学院

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

乡土作家,诗人,编剧,书法家,心理咨询师,中国当代婚姻研究学者,中国当代抑郁症研究学者,宗教哲学研究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147.html